剧情介绍
从Beatles到Backstreet Boys、Take That、One Direction,纪录片《我曾经正常》用了整整四年,跨越三代人,讲述了一群因痴迷男团而改变生活的女性。这个故事里的四位女主人公必须应对人际关系、家庭信仰的挑战,同时还要不断解决因迷恋男团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影片将带你回归青春的乐趣、幻想和激情。
'I Used to be Normal - A Boyband Fangirl Story' is the surprising coming of age story of four diverse women who have had their lives dramatically changed by their love of a boyband - Backstreet Boys, One Direction, Take That and The Beatles.
一代代boyband滋养了一代代迷妹,但几个主人公的故事都算是寻常中的不寻常,并且尽量提取正面的影响和成长内容。如果真的触及互联网时代自觉或不自觉带表演性质的reaction或网络粉丝文化内容,恐怕又是另一个恐怖的话题了吧。
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份回忆,哪有那么多对错呢
故事里的四位女主人公分别是喜欢One Direction的叶利夫、喜欢后街男孩Backstreet Boys的25岁作家萨迪亚、喜欢Take That的33岁达拉,还有喜欢The Beatles的64岁苏珊。在纪录片中,她们必须应对人际关系、家庭信仰的挑战,同时还要不断解决因迷恋男团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作为后街男孩的铁粉,萨迪亚很少在公共场合提起自己的偶像,她怕身边的同事觉得自己不够成熟。同样地,达拉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喜欢Take That,从不跟难以理解她的好朋友分享。在追星女孩被污名化的“疯狂”之外,纪录片传递了她们自己的声音,正如片子末尾的一段话:“正常意味着无聊。就好比,如果你是正常的,那和世界还有什么重大共鸣。如果和世界没有重大共鸣,人生又算什么。
还不错 最后的感触蛮深
看完超级感动,全程感觉就是在看自己,初中时候听后街,和好朋友一起,电视上一播就打电话互相转告,没想到全世界的粉丝都是一样的,在青春时光里追星,奉献最好的真心和忠诚,不管年龄多大,也不管经历如何,在生活中爱豆都鼓励了我们,哪怕爬墙了,哪怕出坑了都不会忘却曾经的狂热,真的想对所有的女孩说,不管身处何地,无论年龄工作,如果偶像给你力量,请一直一直喜欢下去,我们疯狂时,我们尖叫时,我们热泪盈眶时真的很酷!
后期特效用了大量的涂鸦简笔画,非常可爱!选取的几个案例都很典型,披头士初代男团粉的女权意义,后街男孩的穆斯林女粉在代际冲突外还有文化冲突。也能看到和东亚文化圈中追星女孩的不同,她们毫不避讳对idol的性幻想,尤其是接招女粉直言“想要接近偶像”,“包括在接受这个采访前我会问做这个可以让我有机会接触他们吗?”。我聊过很多粉丝,公开表态一定是“我们喜欢他只是默默的喜欢,不求接近他更没有在脑海中yy他”,把爱豆当作“无性神灵”来瞻仰,过于“圣母”的爱(非贬义)。
哈哈哈哈哈,想起是我追MJ的时候了
调子蛮活泼轻快的一个片子。通过四个不同代际的狂热“boyband fans”,发出追星女孩在污名的“疯狂“之外,另一面真实的声音。后街男孩的女粉蛮有反思性的,从父权文化的角度解读了“女性粉丝“被社会建构出的危险性。喜欢那个车牌是“boyband”的姐,酷死了,工作的时候夹带私货且非常成功,最后那段话也好酷,“正常意味着无聊。就好比,如果你是正常的,那和世界还有什么重大共鸣。如果和世界没有重大共鸣,人生又算什么“。
几年前关于现今流行文化的讨论放在这个语境依然适用:这场讨论从一开始,就不只是批判者和小鲜肉之间的矛盾,而是保守的男性本位话语权和正在崛起的女性市场权力之间不可避免的较量。"闹剧的本质就是保守男本位观念和新兴女性市场的较量。"对于boysband迭代的追逐往另一个方向看便是男权社会的架构中关于“我们的文化”是如何惧怕“女性的性欲”,从狂热的(鼻祖意义的)Beatlesfans到如今公式化生产的男团们,就是女性表达自我方式的不断解放,这场讨论和现象便无对错之分
有点感动,这部电影是写给所有追星女孩的一封情书,偶像男团的背后或许充满市场化的考量和定制,却也帮一个个普通女孩找到归属,陪伴她们度过人生最黯淡的时光,直至变成溶进血液里的爱。喜欢结尾处的一句台词:我们克制的很多能量是无用的。
追星女孩应该看哭了吧,选择男团又不是原罪,为什么在全世界都要被非议。热爱不是罪过,选择、爱好都是个体差异的开始,世界因为多元的爱而精彩!
跟着纪录片一起回忆了当年追星的少女时期。好喜欢!
在“我是追星女孩”这句话中,追星是一个可以舍弃的形容词,它只是女孩们的一个阶段,但最终构成她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最后土耳其女孩说,现在她更喜欢Aretha Franklin,更喜欢jazz,但是one direction使她爱上音乐,之后无论到哪里都会感到他们在她身边。(但也感到东方与西方之间的culture gap很明显,并且在2010年后社交媒体彻底入侵人们的生活,追星女孩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LFF 映后交流观众灵魂拷问:女孩们在演唱会现场的尖叫和男孩们在体育馆里的呐喊有什么本质区别吗?